近日股票查询网,备受关注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13日,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有关情况并回应关切。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部分媒体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
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贷款资金
00:38
廖岷表示,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的特点是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来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的活力。
“简单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廖岷说。
廖岷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这两项政策到期后,我们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廖岷说。
两项贴息政策尽量做到“省钱又省心”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两项贴息政策涉及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保精准发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比如,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一些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不属于政策的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对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具体操作,于红介绍,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
于红举例称,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6000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这样就可以获得1/3的利息补贴。
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领域信贷供给。新的贴息政策有望与这一政策发挥联动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一方面,贴息政策通过对贷款利息支出的补贴,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的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另一方面,再贷款政策将政策激励与银行对消费领域信贷投放相挂钩,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低息的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让利于经营主体。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老百姓,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同时,也兼顾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车士义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部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合力,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
一是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加大对住宿餐饮、旅游、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加强与财政部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
二是优化居民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指导金融机构深化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吸引力,支持居民真实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确保消费金融服务长期可持续;持续推进支付服务便利化,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
00:35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金融监管总局将配合财政部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优化金融服务,把好事办好。
在信贷管理方面,贷款经办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相关信贷管理规定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合理设置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并及时发放贷款资金。
“完善贷款合同条款,严格借款人授信评审和贷后管理要求,主要是围绕消费重点场景、重点群体做好金融服务,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郭武平表示。
在贷款用途方面,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符合条件的消费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郭武平表示,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要求,贷款经办机构要有效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
在监督管理方面,郭武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按照财政部规定和要求,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经办机构对贴息数据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
“我们也会督促贷款经办机构总部,建立健全内部问题核查和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郭武平表示,将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配合财政部门适时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
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00:34
“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以后,相关的服务者和服务业的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制定这项政策的着力点。”廖岷介绍,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
廖岷表示,贷款经办机构对借款人授信时,要基于借款人的真实需求和信用状况,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
据介绍,财政部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经办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贴息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期满后,财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对贷款经办机构贴息资金的申请、审核、清算等情况开展核查,对发现的情况,财政部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下半年超大规模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激发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
“本次发布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扩大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作用。”王波说。
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老百姓,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同时,也兼顾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车士义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部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合力,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具体包括:引导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优化居民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
王波表示股票查询网,下半年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各项扩消费的政策持续叠加发力,超大规模市场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激发。
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