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股票查询网
大雨初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德胜沟乡东坡村天朗气清。村中那条一度水流汹涌的溪流,如今已恢复往日的平静,两岸被水冲刷的痕迹记载着曾经的惊心动魄。“这是我们的家,得让它恢复原本的样子。”连日来,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徐瑞开着装载机,带领村民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组织机械轧平泥泞道路、采购防汛吨包加固堤坝、协调安置房屋受损村民……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这位37岁的村支书细数着手头的工作,“刚接您电话前,我还在批发市场采购吨包。”
这一切忙碌,都源于7月25日那场罕见的强降雨。时隔一个多月,徐瑞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瓢泼大雨连续下了两个多小时”,他形容自己当时仿佛“死里逃生”——淌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每走一步都面临被急流冲走的危险。
地处大青山深处的东坡村,高山耸立,沟壑纵横。每年雨季,防汛都是村里的头等大事。自202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徐瑞每年汛前都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详细的防汛工作图,将全村划分为若干责任区,明确每位村干部、党员和小组长的职责分工,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针对东坡村易发山洪的特点,徐瑞密切关注气象水文信息,与上级防汛部门保持紧密联动。一旦接到强降雨或山洪预警,他第一时间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电话和上门通知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和避险要求传达到每家每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7月25日暴雨来袭时,东坡村被山洪围成“孤岛”:道路中断,电力、通讯全部瘫痪,群众被困。眼见雨势越来越猛,水流越来越急,徐瑞敏锐察觉险情,立即驱车赶往地势低洼的三户人家。此时洪水已没过车胎,曾是一名军人、一名消防战士的徐瑞毅然冲入水中,“党员就应该走在前面,不能让群众涉险。”
“快点往出走!水倒灌进来了,快点儿!”“房子不要了,要命,赶紧往上走!”每到一户,徐瑞都焦急地催促撤离。当疏散到第六户时,他突然感到双腿无力,急忙抓住身旁的电线杆,“这才没被洪水冲走”。
傍晚时分,雨势渐缓。经过多部门的抢险救援,全村80户132人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受伤。将村民安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后,徐瑞顾不上休息,立即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户检查房屋受损情况,蹚过退水的河沟勘查堤坝。就连墙角的裂缝、岸边的松石,都被仔细记录在案。
徐瑞还组织当地青年志愿者成立了一支17人的“红色骑兵队”,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这支队伍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洪水退去后,面对严重淤塞的河道,徐瑞带领“红色骑兵队”投入疏浚工作,大家分段负责,清理淤泥、石块和垃圾,修复受损河岸。
村民吕玲叶回忆称,当时水都漫到了窗台,“我怕房子进水,没有及时撤离,后来想走走不了,直到看见徐书记赶来,心里才踏实下来。”她注意到徐瑞神情紧张,脸都吓得黑紫,“他和我儿子一般大,大家都安全转移后,我拍着他后背安慰他。”
气象部门数据显示,7月23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遭遇自1959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7月25日,武川县大部地区降下大雨到暴雨,累计雨量45~150毫米,局部超过180毫米。当日,呼和浩特市启动了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和暴雨气象灾害Ⅱ级应急响应。
得胜沟乡东坡村的抢险救灾,只是武川县防汛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汛情,武川县备齐备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了汽油抽水泵121台套以及雨衣雨鞋、救生绳、救生衣等物资。武川全县93个村委会全部配备装载机。7月25日,武川全县转移低洼地带居住农户159户、279人。
爱好摄影的徐瑞,用运动相机记录下防汛救灾的全过程。这段长达一小个半小时的视频被媒体剪辑发布后,得到大量关注,有网友评论称“急难险重之时是对干部最好的考验,危难之时心里装着群众的干部才是对‘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网友的好评让徐瑞深受感动,也让他感到压力倍增,“这么多人关注,我得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行。”
如今,东坡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村道路基本恢复畅通,损毁房屋得到妥善修缮,河道疏浚和堤坝加固工程也已全面完成。随着秋季来临,徐瑞开始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协调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尽可能减少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现在要脚踏实地把日子重新过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股票查询网
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